一、产品介绍 自2020年7月Nature上首次发表人类基因组完整的X染色体序列以来,T2T联盟致力于人类基因组的...
一、产品介绍 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是对已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
着丝粒是染色体分离的重要结构,其序列和组成在不同植物中差异显著。除卫星重复序列外,转座元件(TEs)在着丝粒结构中也发挥关键作用。虽然模式植物研究较多,但多年生树种如杨树的着丝进化机制仍不清楚。随着长读长测序和 Hi-C 技术的发展,端粒到端粒(T2T)组装为解析植物着丝粒结构与演化提供了新契机。 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于2025年9月29日在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Haplotype-resolved telomere-to-telomere genome assembly of Populus lasiocarpa unveils ret
干旱是制约全球农业生产的主要环境胁迫之一,严重威胁作物产量与粮食安全。玉米对水分供应高度敏感,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其产量和稳定性。以往研究多利用GWAS鉴定抗旱相关基因,但仅依赖SNP信息,难以全面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结构变异(SV)在基因功能调控与表型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由于玉米基因组高度复杂(重复序列约占85%)且遗传多样性极高,基于单一参考基因组的SV检测往往存在局限,难以准确捕获群体层面的结构变异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秦峰研究团队于2025年10月27日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A pangenome of maize provides g
小鼠作为研究人类疾病的经典模式生物,百年来在免疫学、肿瘤学和干细胞研究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2002年,C57BL/6J品系首个基因组的组装完成,标志着小鼠遗传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现有基因组版本GRCm39仍存在281个序列空缺,缺乏完整的端粒和着丝粒信息,导致染色体结构解析受限,也阻碍了对基因组完整性和遗传稳定性机制的深入研究。 近日,国外研究团队于2025年10月21日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Complete genome assemblies of two mouse subspecies reveal structural divers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上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锚定纺锤体微管的关键区域,对维持遗传稳定性至关重要。其主要由高度重复的卫星DNA和转座子组成,结构与序列多样,不同物种间差异显著。尽管拟南芥和玉米的着丝粒相关研究已取得部分进展,但植物着丝粒的演化机制仍有待探究。 浙江大学樊龙江、吴东亚团队联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于2025年10月21日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 of rice centromeres”的研究论文,通过对70个T2T/near-T2
在基因组学与表观遗传学飞速发展的今天,T2T(端粒到端粒)基因组 作为新一代“完整地图”,正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与准确性。而表观遗传机制,作为基因表达的“调控开关”,如何在更完整的基因组背景下被解读,已成为众多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为此,华命生物与易基因联合推出T2T基因组与表观前沿技术解析与整合应用系列讲座,2025年11月5日至12月10日期间每周三14:00开播,从技术原理到实战案例,全面掌握T2T基因组与表观多组学研究路径! 01整体课程抢先看
植物T2T基因组篇 /Plant 1.茄子T2T基因组 【英文标题】A complete telomere-to-telomere genome assembly of Solanum melongena uncovers key regulators in pan-tissue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发表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 【发表时间】2025.09.23 【研究内容
一、植物T2T基因组篇 /Plant 1.梨单倍型T2T基因组 主要研究内容:作者采用PacBio HiFi、ONT ultra-long和Hi-C数据,通过hifiasm初步组装二倍体基因组的两个单倍型。随后利用Verkko和HiCanu的组装结果填补空缺区域及端粒区,最终每个单倍型被组装成17条染色体。其中分别有18.89和24.13 Mb区域此前未被成功组装。研究首次完成了亚洲梨代表品种‘砀山酥梨’(DS)和欧洲梨代表品种‘Max Red Bartlett’(MRB)的单倍型分型T2T基因组,为梨遗传变异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将加
那些曾被称作"基因组暗物质"的迷雾,在Hi-C数据的星轨中逐渐显影。从第一节课的"什么是真正的T2T",到最后一场关于"T2T基因组特色分析"的探讨,我们共同完成了对生命完整性的温柔丈量。《T2T基因组学系列线上公开课》课程终章不是句点而是启动子——您构建的认知质粒正穿梭在学术宇宙,那些被激发的科研噬菌体将持续感染未知领域。 一、问答环节 1.四倍体,基因组接近2G,90条以上染色体,T2T有没有可能 答:如果是异源四倍体,比如油菜和棉花这种,是没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