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莴苣(Lactuca sativa)属于菊科莴苣属,是全球广泛种植和消费的重要蔬菜,富含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植物营养素。其驯化起源于约4000年前高加索地区的野生刺莴苣(L. serriola)。通过多次驯化和多样化,莴苣发展出了脆叶型、黄油型、罗马莴苣型等多种形态。近年来,基因组研究揭示了莴苣驯化过程中的遗传变异,但结构变异(SVs)及其对驯化性状的贡献仍然不完全明确。 新加坡国立大学沈丽莎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于2025年8月6日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名为“Lactuca super-pangenome provid
view more牛作为全球重要的家畜物种,在满足高品质肉类需求、环境生态平衡及民族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牛基因组育种中,长期依赖单一个体基因组为参考开展工作,严重限制了牛重要经济性状解析和应用,并且之前的研究多仅从SNP的角度开展分析,这导致牛基因组上许多重要的遗传信息功能处于未知状态。泛基因组是一个物种所有基因组信息的集合,以其为参考可以更加完整有效的解释牛经济性状的多样性。SV是基因组上长度在50bp到5Mb的大片段序列变异,被认为是造成个体间基因组差异和泛基因组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也是从泛基因组水平解析变异和表型之间调控关系的重要媒介。 2025年8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和崖州湾
view more箭虫(Chaetognatha)的系统发育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其体型结构自寒武纪以来保持稳定,却兼具前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特征。近年来的分子证据表明,箭虫被归类为颌口类(Gnathifera),并作为螺旋动物门的姊妹群。该结论得到了共享特殊MedPost Hox基因和化石研究的有力支持。 英国伦敦大学Ferdinand Marlétaz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在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he genomic origin of the unique chaetognath body plan”的重要论文,构建了箭虫(Paraspadella gotoi)首个
view more甘薯(Ipomoea batatas)作为一种六倍体作物,起源于南美洲,已有超过5000年的栽培历史。自16世纪传播至全球,甘薯凭借其高产、营养丰富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成为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甘薯不仅是维生素A的关键来源,帮助缓解营养不良,还为农业自给农户提供了重要收入。然而,当地品种普遍存在低产和易感病害等问题。近年来,二倍体甘薯近缘种的参考基因组推动了育种和功能基因研究,但六倍体甘薯的等位基因多样性仍未充分解析,限制了遗传改良效率。 美国康奈尔大学费章君教授及其团队于2025年7月14日在著名期刊《Nature Plant》上发表了名为“Phased
view more